课程与教学

教学研究首页>课程与教学>教学研究>正文

新教师公开课季——语文组 《呼兰河传》鉴赏课总结

作者:AP国际中心 时间:2016/11/17 12:32:00 点击数:

       包晓东老师说: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自传体小说,作者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以小女孩的视角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写了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俗。小说比较长,一节课的时间只能找一章作为讲解重点,小说中最感动我的是第三章。这一章主要是回忆与祖父在一起的时光,萧红用充满童真的文笔描绘了儿时的后花园和与祖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在这里,儿时的萧红是单纯快乐的,她穿越了成人世界的种种障碍,用一种童真的笔触还原了那个本真的世界。首先,在分析景物描写时我们学习她那种本真的鲜活的语言,同时感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她描绘的后花园是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世界。其次对祖父这个人物进行分析,比如在种菜、取帽子、戴花等情节中可以看出老祖父的性格,他是一个豁达、尊重孩子天性的老人,对“我”有着无条件的爱和宠爱。最后体会小说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情感。以“读诗”这个细节作为突破点,引导学生通过“读诗”这个情节感悟复杂的情感。为什么本是欢乐的情节读起来却有些悲伤?分析《回乡偶书》的内容,这里有久居他乡的一种伤感,再结合萧红自身经历分析,从出走呼兰开始一直在各地漂泊,如今在马上要沦陷的香港写这个情节,真是有无限的悲伤。而小说的其他部分也处处夹杂着悲凉。这里被虐待致死的小团圆媳妇,有孤苦无依遭受凌辱的有二伯,还有贫困的磨倌冯歪嘴子。他对故乡的边缘人有着深深地同情,对生命有着无比的落寞、孤寂、荒凉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快乐与悲伤、本真与沧桑并存的复杂情感。

这节课的基本目标算是完成。但是也有一些小小的遗憾:1、大部分同学是有收获的,但还有两三个同学没有跟上课堂的节奏,没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来。2、学生思考不够,还要继续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3、学生对于《呼兰河传》其他章节不熟悉,导致他们对后面十分钟的讲解比较陌生,要引导他们多阅读。

希望自己以后多阅读、勤思考、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不断提升自己。

 

 

 

 

 

 

包老师课点评:

*联系整部书赏析局部章节,不断章取义,肢解文本;  2、知人论世,能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  3、有语言等文学艺术表现形式的赏析,有对人物、情感的深入分析; 4、教态亲切自然,课堂行云流水;  5、能调动学生诵读、发表个人见解。  6、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等延伸,训练表达与写作。     _——党凤倩

 

       *如邻家大姐姐般,轻言细语,娓娓动听,慢慢引导,细细浸润。在最后,所能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孩子们去挖掘自己的回忆,可能更易深入理解情感——周璐


*这堂课更像是一次树荫下的品茶闲聊,大家团团围坐,谈祖辈、忆往昔、赏美景、论苍凉。轻松自然又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期待学生接下来的个性交流展示         ——李凤玲

 

包老师带领孩子们品读《呼兰河传》,从后花园这一章节入手,在尊重学生个性阅读的基础上,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体会作品中丰富的情感。从赏析一段文字开始,了解儿童视角写作的特点,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以及祖父勤劳慈爱的形象。在研读文本的同时,走进作者,了解萧红的生平经历,助于理解文本内容。课的面铺开很广,如若能就一点深入剖析,让孩子对文本有更深入的思考,效果会更好。  ——唐艺嘉

 

教态自然,声音甜美,整节课自然流畅,文本切入较好,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凸显出来。本节课侧重学生的赏析,探讨,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主张,以学生为主体,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张云

 

 

包晓东老师的《呼兰河传》的课程安排、流程的设计比较合理,完成了教学目标。情境引导,对话交流,为了更好的解读文本,带领学生深入的解读作品,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中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和理解欣赏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由于对萧红作品领会不深,学生在赏析点评为优美的语句、段落时,有些难度,如果在深入文本会更好。——贾海洋

 

 优点大家都说了。非常同意大家的看法,非常佩服包老师在学习内容的选择,教材的处理上的功力。长篇小说在一节课里做到这样很不容易。足见包老师的文学与业务功底。

 另外,说一点大家探讨: 在课堂组织上,如果给学生多些时间,由学生选读他认为精彩的句段,并简单说出选读的理由。在学生选读的基础上教师再做补充引导。一些归纳性的内容比如:  “自由自在” “无忧无虑”“伤感”类的词尽可能引导让学生说出来,是不是能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多些。这样可能进度和容量上有影响,但学生思考是重点。学生还是在被老师 “拽”着走,老师还是有点“强话”。这是我们大部分老师一不小心就出现的,也是我们今后着力要改变的。——陈秀清

幼儿园(总园)|幼儿园·龙湾园|小学部|AP国际中心|剑桥国际中心|汉语中心|艺体中心|研究中心|招生网

校址: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开发区安华街9号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邮编: 101300

人力资源部:010-80466234       家长接待中心:010-80467117 80467116 80413001

幼儿园:010-80413005   小学:010-80413007   中学:010-80413006   剑桥:010-80413008  汉语中心:010-80413036

Email: xzyx@bjnewtalent.com(校长邮箱)sdm@bjnewtalent.com(家长接待中心) gjbgy@bjnewtalent.com(国际部) xychr@bjnewtalent.com(人力资源部)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京ICP备09059936号-1